close

吃軟不吃硬(非牛頓流體)教案分享

文/徐嘉宏 

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講師

 

生活科學無所不在,只要用心體會差別,你會發現科學的奇妙讓這世界更多采多姿。地球表面百分之七十是水,人的身體也有百分之六十是水構成的,對於水的認識幾乎是與生俱來的,而水也幾乎就是人們對液體的代名詞。然而,在物理的分類裡面,水是屬於流體,並歸類於『牛頓流體』。牛頓於1687年提出,水在作一維剪切流動時,其剪應力與剪應變率成正比關係。後來發現,只有水和空氣等流體才滿足這種剪應力與剪應變率的線性關係,它們也因此被稱為『牛頓流體』。生活和生產中的大多數流體屬於『非牛頓流體』,它們在作一維剪切流動時,其剪應力與剪應變率之間呈非線性關係。 血液、果漿、蛋清、奶油等這些非常黏稠的液體都是『非牛頓流體』;牙膏、石油、泥漿、油漆、各種聚合物(聚乙烯、尼龍、滌綸、橡膠溶液等)也都是非牛頓流體。通常,這些物質也稱為軟物質。那究竟這些『非牛頓流體』所具有的特性與我們所熟知的水有什麼不同?

 

1.從調配非牛頓液體開始:  

將太白粉分次加入水中攪拌均勻,少量的太白粉在水中與一般水溶液無異,當太白粉的比例到達一定程度時,會感覺到無論如何攪拌,太白粉都無法攪散的感覺,此時攪拌的力可視為對太白粉液體的施力,由於此時液體已達『非牛頓流體』性質,外加的施力會讓非牛頓流體產生『擴溶現象』,所謂的擴溶現象簡單來說就是太白粉分子在接受外力擠壓時,會排列整齊,形成類似固體的行為,而抵抗外力。但先決條件是外力施加的時間長短,當外力施加的時間緩慢,太白粉分子有足夠的時間移動,推擠,而無法形成緊密排列,此時仍是流體特性。

未命名  


2. 觀察『非牛頓流體』的特性:

a. 觀察檢測:抓起一團『非牛頓流體』放在墊板,看看它有什麼變化?將墊板搖搖看,晃晃看?比較如果是一團水珠在墊板上情形?

        b. 試著用手指擠壓『非牛頓流體』,或是用兩隻手指搓揉『非牛頓流體』,『非牛頓流體』的反應與水有什麼不同?

c. 試著將手放入『非牛頓流體』中,在液體中慢慢移動手指,再試著加快移動速度,說出你的感覺!

解說:由於『非牛頓流體』黏度較大,所以比起水珠可自由晃動,『非牛頓流體』並無法任意移動。當用手指擠壓『非牛頓流體』時,受手指擠壓的影響,『非牛頓流體』會變成塊狀或成粉狀,可顯見『非牛頓流體』受力擠壓變成固態的模樣。若是在『非牛頓流體』中移動,可感受到越是用力往前,阻力越大。

3. 測試『非牛頓流體』的受力特性:

        a. 擠壓測試:用針筒裝滿『非牛頓流體』,然後嘗試將『非牛頓流體』從針筒內部射出,觀察射出後的情形與水有何不同?若是改用吸的又有何不同?

        b. 撞擊測試:用橡皮筋做彈弓,對『非牛頓流體』發射紙彈,觀察紙彈射入『非牛頓流體』的情形。

        c. 敲打頻率測試:利用攪拌棒敲打『非牛頓流體』液面,試著做出不同的駐波平面(花紋)。提示:敲擊的頻率要維持固定,花紋才容易呈現。不同頻率產生不同的花紋。

d.延展力測試:將『非牛頓流體』利用漏斗灌入氣球中作成『非牛頓流體』水球。並同時做一顆水球作為比較。

        解說:由於『非牛頓流體』具有黏彈性質,也就是受力後有部分會恢復成原來的形狀,當『非牛頓流體』擠過狹小的針洞後,『非牛頓流體』部分會恢復成原來的樣子,所以射出後『非牛頓流體』的直徑將比針洞還大。若是用吸,則可見吸力對『非牛頓流體』產生固化效果,而在針洞處形成一個固態圓球。由於『非牛頓流體』對瞬間受力形成的擴溶現象,紙彈將無法射入中。敲打『非牛頓流體』,讓力以橫波方式傳遞出去,如果敲打的力有一定的頻率,將形成駐波紋,並可見在波峰位置『非牛頓流體』不斷往上生長的趨勢。而當『非牛頓流體』裝入氣球中,當氣球落地時可發現『非牛頓流體』水球呈現一半硬一半軟的情形,也就是『非牛頓流體』受力時擴溶效應的有效深度有其限制。

        總結:生活處處可見學問,隨手可得的日常用品,也可找出新想法,『非牛頓流體』的應用就在你瞭解它的特性之後。一種有趣也以趨於成熟的材質就是利用這個概念,在常態下柔軟且具有彈性,一旦遇有高速衝擊或擠壓後,表面將變的堅硬而足夠消化外力,而當外力消失後則又恢復柔軟狀態,因此是一種能將『自由活動』與『碰撞打擊保護』結合的新穎材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普立爾文教基金會 的頭像
    普立爾文教基金會

    普立爾-向日葵季刊

    普立爾文教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