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佳昀
(普立爾基金會教育推廣專員)

台灣的春天就是這樣,時暖、時冷、時熱,日夜溫大,總讓人摸不著頭緒、外套衣服就像經典童話故事《北風與太陽》時而脫時而穿;然而,如此多樣的氣候,亦突顯台灣的多變與活力。時而冷熱的季節裡,我們迎接新學期,與同事定雯一同努力下,自民國九十八年於台北開辦的「視障生樂高動力機械課程」又重新覆課囉! 

幾經連絡後,我們再度邀請到深受視障生喜愛且教學經驗豐富的0.5老師(林殿富老師)0.5老師結合自身對樂高的情有獨鍾與推廣樂高的熱情,渲染著每位受教過的學生。 

為什麼基金會會辦理樂高課程呢?早期同事吳靜怡曾做過這樣的說明:「一開始的初衷是希望利用樂高精細且在結構上可以仿實物構造的特性,帶領孩子藉由玩樂高,去進一步認識生活中許多事物的原理及應用,我們或許無法讓孩子觸摸到所有東西的全貌並瞭解其運行的道理,但我們希望藉由這個手掌心中的積木小天地,讓他們去以有趣的方式更細膩地去觀察世界。」樂高積木的堆疊組合,有助於帶動手部肌肉的發展,同時可以訓練學生們的空間概念、方向概念並進而了解更多抽象的原理,沒有視覺的輔助並不代表就不能瞭解事物的全貌,透過樂高的訓練,亦可讓孩子們在腦海裡建構起專屬自己的3D畫面! 

季刊用圖1     

第一堂課是老師與學生們彼此認識與培養契合的開端,所以在課程的設計上,便是偏向簡單的堆疊、卡榫等基礎訓練。整堂課下來,小班教學的精緻,可以讓老師逐一個別指導。學生們的獨立操作與天馬行空的創意,同樣老師驚喜不已!老師會透過積木上的卡榫點來作為定位的方向指令,讓視障生可以精確的找出老師指令下的位置。通常就一個正方形的立體組裝來說,扣除掉底座與頂部會有四面(),老師會指導如何操作第一個面()後,讓學生獨立練習剩下三個面(),這對一般明眼學生來說是個依樣畫葫蘆的機會,但對視障生來說就是個定位與空間方向的課題,幾次練習下來,我觀察有位學生開始會將手指抵住尋找好的定點,依自己的手指為定位的工具,再伸出另一支手去抓需要的積木進行組裝,或許對一般人而言是再簡單不過的操作,但看在老師與我的眼裡,我們很欣慰眼前這群孩子透過自己的方式找到與別人並駕齊驅的方法!

 季刊用圖2  季刊用圖3  

因為學生的理解能力都相當不錯,以至於進度大幅超前這堂課的教案設定,0.5老師決定加碼讓學生再做「汽車」的作品,透過滾輪與連接桿組合成輪胎與汽車底盤,讓學生理解到車子得以轉動的原理,而車體本身,老師提供學生大量色彩鮮豔且種類不同的樂高積木塊,讓學生按各自想法獨立創作、改造屬於自己的小汽車!

  季刊用圖4 季刊用圖5  

樂高課程的開課,感謝許多家長對我們基金會的信任與支持,非常樂見在爽朗的周三午後,學生們一掃午休後的昏昏欲睡,帶著興奮又期待的心情前來上課,透過作品創作的呈現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傳達自己對美的看法;每張滿滿的笑靨,總是滔滔不絕地介紹著自己作品,那自信、那獨特,令我為這群視障孩子們感到無比的驕傲!

季刊用圖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立爾文教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