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兩人三腳

文 / 黃婉瑜

(前台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視障生作文老師)

 

     6年前驚蟄雷動之際,台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致力著眼視障生課後輔導的工作又增列出視障生作文班。(據說當時應試作文老師一職者不乏其人,最後皆打退堂鼓的最大主因乃是抱持懷疑或擔憂「視障」在寫作與閱讀的廣度。)因為與協會推動視障寫作的理念同聲相應,該年(2006年4月底),我懷著滿腔熱血在台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開始了視障生作文第一堂課。 

    幾番寒暑,我授予視障生作文教學宗旨不離閱讀與寫作並行。「聽、說、讀、寫」實為母語的發展次序,在家庭教育已具備「聽」、「說」的基礎下,藉由親子共讀,傾聽家人轉述書本(作者)的敘事面向以補足視域,這般倚靠的親子相處,哪怕只有短短的20~30分鐘,也能透過一本書,拉近彼此的感受力,此時此刻,主要報讀者(照顧者)若願意多稍待片刻,未曾見過世面的一雙小手就能在一台點字機(或打開電腦螢幕)前,流露一篇既真誠又豐富的短文。 

    視障親子共讀的成效,遠遠大過一位作文老師每週僅僅2個小時與學生們如切如磋(閱讀與寫作),只因為母親(主要照顧者)是孩子最初的老師,那個熟悉的聲音、熟悉的形體、熟悉的家,是視障孩子認識家以外的世界的第一步,即便是明眼的孩子,其道理亦等同視之。 

    然而,一直以來,視障學生在寫作取材的匱乏,除了觀察力的培養不足,歸咎其實乃平時閱讀時間與面向侷促一隅。多次深入懇親及鼓勵「伴讀」的必要性,對於家中有視障兒的家長們,大多認同親子共讀的能量,卻往往不得其門而入,從如何選書報讀,到親子間如何發展閱讀心得撰寫,甚至書本中之問題意識討論…無不咳聲嘆息。 

    2012乍暖還寒的3月天,電話那端(台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生活自理老師淑慎姊)捎來一項使命,今年協會將主持推廣視障學生閱讀計畫──視障親子共讀,我如履薄冰允諾擔負起這個計畫的第一線執行者。驀然,腦海流轉過6年來投入協會教導視障生作文的點滴與初衷,我仍以外號「作文媽媽」(從前視障生作文班學生取的)的角色出發,作為在視障親子共讀間穿針引線的媒介,企盼在推廣這項計畫的收成,能看到更多的視障家庭,透過一本書的共讀,開啟另一種親子之間的對話性,藉由「共讀」產生話題,彼此更加認識,更加仰賴,我們還能在閱讀裡,找到「共同」,延續「親密」,至於閱讀之後的寫作能力,則屬當然的收穫了!

    我無法設定或臆測除了視障生(視障家庭),還有什麼樣的讀者會瀏覽到這篇呢喃細語?如果你(妳)「看見」了,但請試著投以「信心」與「等待」的雙眼,這也是我多年來執守這份工作的一對「小心眼」,切切引導視障學生把自己的人生勇敢地「讀出聲」並且「敲打」出來。耳際,還有絲絲入扣的織布機聲,想必是與視障者的家長們相生迴旋:我願意陪孩子玩「兩人三腳」,這一次叫「親子共讀」,孩子啊!你(妳)是我心中「最好的那個」搭檔,況且,我們不是平平穩穩出發走了好些路?


*(本文同時刊載在2012視障學生閱讀推廣計畫(http://readingforlove.cs.nthu.edu.tw/04_family_2.html); 亦收錄在2012全國視障學生閱讀護照手冊(由教育部發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立爾文教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